古风吧 关注:2,296,145贴子:19,992,175

【第一发】古代姓名与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文化知识
姓名与称谓
如有古风吧已有内容,海涵
资源来源于网络,书本
未完勿插
=============
浮左


1楼2014-02-03 14:13回复
    1、直称姓名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楼2014-02-03 14:15
    收起回复
      度娘抽了
      好多都没了


      11楼2014-02-03 14:29
      收起回复
        4、关于名、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23楼2014-02-03 14:36
        回复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24楼2014-02-03 14:37
          回复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25楼2014-02-03 14:37
            回复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26楼2014-02-03 14:37
              收起回复
                关于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
                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
                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
                分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齐宣王曰:……(《齐桓晋文之事》)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27楼2014-02-03 14:39
                收起回复
                  庙号
                  是根据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庙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29楼2014-02-03 14:42
                  回复
                    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31楼2014-02-03 14:42
                    回复
                      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是称为乾隆皇帝。


                      32楼2014-02-03 14:42
                      回复
                        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柄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33楼2014-02-03 14:42
                        收起回复
                          5、关于作品命名
                          一、以“地名”命名
                          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2、《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4、《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
                          5、《亭林诗文集》。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称“亭林先生”。
                          6、《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小仓山。


                          34楼2014-02-03 14:44
                          回复
                            二、以“书室名”命名
                            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
                            2 《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
                            3、《七录斋集》。作者张溥,“七录斋”是其书室。
                            4、《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轩”是其书室。


                            35楼2014-02-03 14:44
                            回复
                              三、以“谥号”命名
                              1、《王文公集》。作者王安石,谥号“文”。
                              2、《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3、《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4、《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号“文成”


                              36楼2014-02-03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