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演员李易吧 关注:45贴子:285
  • 0回复贴,共1

【转】《长江》再说长江 影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年的巨变,长江沿岸的发展变迁其实是整个中国发展变化的缩影。
《再说长江》讲的是长江,其实讲的是人,一群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人。
人的喜怒哀乐赋予了长江丰富的情感。
《再说长江》就是从源头出发,一路向东,用每一个足迹点滴记录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充满着长江,其实是一个宏大的题材,但是《再说长江》却往往从小的地方着手,进而铺陈开来。从源头的第一滴水开始,布尕玉一家,到山城重庆晨练的李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物、一个家庭的成长,其实都环抱着广袤的时代背景,正是从这些个体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群体,并通过他们传递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这种手法其实贯穿着片子的始终,并且在这种个体的选择也十分注意联系和传承。
重庆的李曦当然就是一个从《话说长江》走到《再说长江》的典型形象,而上海牛奶厂的范明官也是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
这些人物的成长依托于他们生活的城市,而一个一个的城市在整部片子中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个体,再由这些城市个体组成了一个长江流域的群体。透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再说长江》在很多不变的事物之中讲变化,又在变化之中讲述不变,而这种不变,也许就是情感。比如在讲到刘老师的老家安徽时,从镜头语言中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种面对家乡变化时的那种深情。
说到这儿,其实我特别相联系着说说最近的《澳门十年》。
《澳门十年》摄制组,不出所料地找到了当年我们印象十分深刻的容韵琳。
容韵琳从9岁到19岁,她的成长也是伴随了澳门十年的成长,从当初的小姑娘变成如今亭亭玉立的多姿少女,巧若如今的澳门——“她的美丽让世界惊诧”。
不仅如此,摄制组还分别找到了最“澳门”的小市民、土生葡人、长期留在澳门的外国人等等,方方面面的个体形象构成了一个活灵活现、丰盈充实的澳门形象,这些人物打动了导演,也打动了亿万观众。
通过个体、通过典型的个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河流和城市。
也许对人性的关怀才是这个世界追求的主流,而对人的关注,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真理。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提一提纪录片的音乐和解说。
《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以《长江之歌》为原型,并对其进行新的加工制作,旋律更加悠扬、富于变化,高潮部分澎湃激昂,可以说完美绝伦、无可挑剔,与整个纪录片的恢弘气势结合得天衣无缝。两者相得益彰。
而《澳门十年》,也贯穿了这种思想,开头沿用《七子之歌》的句段,之后的部分经过全新演绎,少了一些悲伤,多了一份时尚和希望,与片子的气质也搭配的非常默契。
而两部片子的解说,全都由李易老师担当,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已经成为刘文老师的“御用解说员”了。
的确,李易老师的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在稳重中又不失变化,情感和语调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自己平时也喜欢播音主持,最近一直在听李易老师的解说,的确感触很深。
可以说正是各个方面协同工作,才构成如此经典和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
好的作品是能够鼓舞人并给人以希望的,而这两部片子的确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
看了这些优秀的片子就让我学到了很多,学到的不仅仅是人文、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更纵观这些纪录片,具有非常典型的刘式风格,而这种风格其实也影响了一大批纪录片制作人。
有时我也在想,这种纪录片的制作手法慢慢也在泛滥,这种思想总有一天会成为一种模式和套路,不管什么题材都可以去嵌套。
或许,我们应该去寻找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大胆去进行新的实验和尝试?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由于水平所限,对刘文老师的作品妄加评论,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向刘文老师学习并交流。祝老师新年快乐!


1楼2013-08-23 21: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