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分析文吧 关注:10,105贴子:89,796

【分析】郑重说一下卫庄和子房复国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不想说太多的。看到秦时吧里面有的说法实在是....但是有些误会还是澄清一下比较好。新人头一次写分析贴,大家多多指教。尤其是历史方面哈。但是不喜勿喷。 1L子房镇楼


IP属地:北京1楼2013-05-17 09:59回复
    好多人凭借子房与卫庄小四第二集的那段对话,还有卫庄给红莲“更好韩国”的承诺,就有卫庄和子房现在还想要复国的结论,实在不能同意。好多人对子房那句【最初的本意】理解实在很偏颇,理解成“复兴韩国”,而且就因为卫庄那个承诺还有那段对话,觉得子房也想要复国,觉得他“反秦就为了复国”。且不论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性(韩王安让卫庄杀了,韩非也死了。难不成让红莲继承王位?如果不是正统继承人复国,会让天下人给骂死的啊),而且小四没有让子房表示出一丁点复国的意思啊。卫庄所谓的“更好的韩国”也早已经不可能是以前那个韩国了。只能算重新建立一个国家。而且这只是他个人对红莲的承诺。子房和卫庄的思想,理念,作为还是有很大差异,甚至有的地方大相径庭,针锋相对。个人不觉得卫庄的野心是复韩,而是重建整个天下。“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即便没有国家的依存。”,卫庄对于法的理解已经上升到“天地之法”,超脱了国家这个载体(子房却认为法是“安邦定国”)。“更好的韩国”,肯定也不可能只是表面复韩或者新建一个国家这么简单的。这肯定不是他的最后目标。对于卫庄的志向和流沙的理念,吴磊老师有一句话很有参考价值:(庄叔)现在只能忍住任何理想,最大化利益生存下去~~~庄叔是有理想的人,但不是一个被理想拘束的人。关于卫庄,我的观点是和“粉碎机叔叔”的观点是一致的。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分析】走进卫庄”,和他交流一下。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5-19 17:40
    收起回复
      关于韩国的“继承人”,肯定不会或有韩王成者韩王信之类的历史人物。因为继承人关系到苍龙七宿的秘密,韩国已经有两个继承人了,现在只剩红莲一人。而且历史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古代宗法制是嫡长子继承制,源于西周时期周公的创制。嫡出长子是最有权威的继承人。所以历史上韩王成死后,韩王信没有继承权,因为他是庶出。我也相信卫庄不会和红莲有什么血缘关系(有人说卫庄是韩王成,那岂不是和红莲有血缘关系?)。“公元前230年,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秦时里面蓉姑娘所说的12年前长平之战前,韩国已灭亡,说的是韩国投降的时间。而卫庄说的“三年前韩国被灭”应该是指韩王之死和韩宫大火的时间。“复国”也许在韩王投降到他被卫庄杀了这个期间,是卫庄,子房的目标。但是卫庄亲自毁灭了这个可能性。现在两人只剩下“流沙创立之初的誓言”这个最初的本意了。所以结论就是韩国复国这件事情是非常有待商榷的。现在韩国想要复国是没有继承人的,也就是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ps:历史上韩非是庶出,没有王位继承权。但是秦时里面只知道他是“韩王安之子。红莲公主的兄长”,“在六国王室的继承人中,韩非并非唯一一个中六魂恐咒而死。不久前燕国还刚死了一个”,确定了韩非是继承人,而且知道苍龙七宿的秘密。而且在秦时里韩非也应该是没有后人的吧。否则李斯为什么连荀夫子和子房都盯上了?关于苍龙七宿李斯一点线索都不会放过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5-19 17:42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下,此贴说的“复国”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复韩。想要真正意义上的复国,那就必须还有一位知道苍龙七宿的继承人,也就是韩王成,但是秦时里面,李斯,卫庄,子房,没有一个人为了苍龙七宿的秘密去寻找这位继承人,而且子房和颜路说过,“张良:是否能够拥有掌握天下的力量不知真假。但是这个传说却不是空穴来风。我听韩非曾经说过,这个秘密与齐楚燕赵魏韩秦这七国都有关系。颜路:这正是近三百年来,乱世中最强大的七个国家,而其中的六个最终被秦国吞并。张良:而他离奇地死亡如果的确与阴阳家有关的话,那么这个秘密的答案,很可能就在一个地方。【蜃楼特写】。如果还有别的继承人,李斯为什么千方百计套子房的话,为什么子房说到苍龙七宿的答案在蜃楼上,而不是和那个韩国继承人有关?而且颜路也和伏念说过,“现在和韩非有关的,只有子房,荀夫子和小圣贤庄。”,韩非应该没有后人。而且如果有韩王成的话,势必会牵扯出历史上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和恩怨。秦时里还是觉得子房辅佐明主平策天下的想法可能性更大,而不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复国。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5-19 22:35
        收起回复
          不知道秦时的张良跟历史上的张良有什么不一样,不过历史上的张良想复国是肯定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5-20 00:49
          收起回复
            我把关于韩王成的历史贴上。他实在是个小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张良,可能对他不会有什么记载。 1,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 张良题跋像”早在下邳之际,张、项之间便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于是,他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复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因而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地(指战国时韩国地盘),游兵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这一年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3-05-20 21:54
            回复
              2,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05-20 21:59
              回复
                3,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汉王便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向项王解说到:“汉王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张良便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王。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项王终于不肯派韩王回韩国,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5-20 22:00
                收起回复
                  历史上韩王成是韩国唯一的继承人。如果韩国还有继承人,那韩国一国就有三个继承人。燕丹和月儿是父女。韩非和红莲是兄妹。这都是直系的关系。首先假设他知道苍龙七宿的秘密,而且是正统王室继承人。如果像之前一样是直系关系,那他是红莲的又一个兄弟?可红莲确实只有韩非这一个哥哥。如果是别的韩国王室成员的正统继承人,那么连燕丹如此隐秘的身份阴阳家都能杀了他,为什么这么多年阴阳家,罗网,李斯完全没有寻找,找到,提及这位韩国继承人,像杀了韩非和燕丹一样杀了他?不太可能。其次假设他不知道苍龙七宿的秘密而正统继承王位,第一是因为阴阳家杀了韩非让秘密无法传承。“苍龙七宿的核心,历朝历代都是由各国唯一的继承人掌握”,但是苍龙七宿的传承到底是依靠人还是一件东西传承,不得而知。而且红莲对于苍龙七宿到底是不是一无所知,也不得而知。月儿也是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苍龙七宿。而且历史上项羽是因为杀了韩王成张良才毫不犹豫投奔刘邦。只要有韩王成,关于他的好多细节(他的大多数历史都是细节)就要完全按照历史演,否则逻辑不通。少羽和项羽根本就是两个人,少羽还叫子房三师公,少羽也不像如此看不清形势,考虑不周,不惜杀了韩王成去争夺张良的人。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难道他们翻脸就是因为一个韩王成?秦时很明显不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吧...(历史上项羽还因反间计把范增活活气死了...)子房和少羽之间的恩怨秦时会怎么解决,实在不得而知。 第二,是因为他没有权利知道苍龙七宿的秘密,即他不是正统的王室继承人就继承王位。但是历史上韩王成是韩国唯一正统继承人。而且历史上韩国的复国是项梁所批准的。不是正统继承人就复国这种欺骗和愚弄民众的不义之事,韩国历史上的的确确是没有的。所以综上所述,韩国还有继承人的可能性实在很小。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3-05-22 13:06
                  收起回复
                    我觉得秦时还在另外一个地方暗示了良殿和庄叔理想理念的不同,那就是子房从未加入流沙。当然,这与他常年在儒家小圣贤庄读书有关,但也暗含着他对流沙的理念有些不认同。


                    21楼2013-05-23 21:08
                    收起回复


                      23楼2013-05-28 20:59
                      回复


                        IP属地:浙江27楼2013-06-13 15:19
                        回复


                          28楼2013-06-18 21:48
                          回复
                            给你顶起~\(≥▽≤)/~啦啦啦


                            29楼2013-06-18 21: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