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英雄传说吧 关注:25,070贴子:362,918

同盟旗舰列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埃阿斯(Eias)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同盟军埃阿斯级大型旗舰的首舰,该型战舰自上一代阿空加瓜级旗舰改造而来。舰首主炮40门,在后期的改装中将主炮的最上一排左右两边各一门炮位修改为主炮瞄准用的测距仪。与同级其他战舰不同在于舰首两侧上方有一个没有包复装甲的地方,而且涂装是金黄色,这在以军绿色为主色调的同盟军战舰中显得尤为突出。本舰为宇宙舰队司令长官罗伯斯元帅在任时的同盟军舰队总旗舰,之后成为库布里斯中将的同盟军第一舰队旗舰。库布里斯中将转任后由派特中将继任第一舰队司令,而埃阿斯是否还继续作为旗舰存在争议。


IP属地:上海1楼2007-06-09 10:33回复
    库·赫林(Ku-Horin )
    舰体全长1157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1m(含天线),舷号0301,乘员1227名。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3号舰,和同级其它战舰相比,本舰舰首主炮数量较少只有30门,同时动力部也做了轻量化处理,从而整体减轻了不少重量,所以在使用相同的动力装置的埃阿斯级中航速最高。
    本舰于782年3月海尼森第二船厂竣工,同年3月15日编入同盟军第三舰队担任旗舰。796年8月参加帝国领进攻作战,同年10月12日在瑞金古星域会战中与帝国军瓦列舰队交战,本舰遭到中弹后偏离航线的僚舰撞击,共同坠毁于附近的小行星上,舰队司令路菲普中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2楼2007-06-09 10:34
    回复
      利欧·格兰特(Rio Grande)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05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4号舰。早期建造的埃阿斯级都有共同的特征——舰首部较长,其内藏的中子光束炮加速器以现今的标准来看效率有些低。
      本舰于782年5月海尼森第二船厂竣工,同年6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五舰队担任旗舰。分别在在785年、790年、796年经过三次改装。本舰经历过凡佛利特星域会战、第三次迪亚马特星域会战、亚姆力扎星域会战、兰提马里欧星域会战等诸多大规模战役。796年11月1日舰队司令比克古上将升任宇宙舰队司令长官,本舰也随之成为同盟军总旗舰。800年1月16日在马尔·亚迪特星域会战中被击沉,同盟军宇宙舰队司令长官比克古元帅、参谋长丘吾权上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3楼2007-06-09 10:36
      回复
        佩加蒙(Pergamonn)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06,乘员1226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40门
        12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24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24门
        12cm口径轨道炮8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36艘、空天飞机6架
        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5号舰,原本预定于782年末竣工,由于要对首舰埃阿斯在试航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修正,工期推迟到783年6月才正式竣工(海尼森第一船厂)。本舰的外形、构造及武器配备可称得上是埃阿斯级的标准型,其基本设计在以后的生产中继续得到沿用。783年6月15日编入同盟军第六舰队担任旗舰。789年6月改装升级。794年3月24日在凡佛利特星域会战中与帝国军交战,受到轻度损伤。796年2月11日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被敌舰队包围,舰队司令幕亚中将拒绝投降,随后遭到敌舰齐射爆炸沉没,幕亚中将、参谋拉普上校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4楼2007-06-09 10:36
        回复
          帕特罗克罗斯(Patroklos)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舰体高163m(含天线高358m),舷号02,乘员1226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40门
          12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40门
          12cm口径轨道炮2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36艘、空天飞机4架
          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6号舰,沿用了佩加蒙的基本设计,两者外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舰桥部侧面上前方的炮座数由30门减为6门,而推进部侧面上方的炮座从20门增至40门,多数同级战舰也按这种方案部署炮座。以这点来说,帕特罗克罗斯比佩加蒙更像“同盟军标准旗舰”。
          本舰于783年8月海尼森第三船厂竣工,同年9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二舰队担任旗舰,790年2月经过一次改装。795年9月4日参加列古尼扎行星上空遭遇战,796年2月11日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受到中创。之后的情况存在争议,一说于796年12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一舰队担任旗舰;另一说本舰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受伤过重,返回海尼森之后被除籍。


          IP属地:上海5楼2007-06-09 10:37
          回复
            凯兹阿尔克阿多尔(Quezalcoatl)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07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7号舰,远距离炮战型。和大多数同级战舰的外形不同,本舰的舰首主炮部较长,其下沿与中央船体部平直连接。这是由于安装了长炮身的中子光束炮所致,据推测这种主炮的最大射程可达40光秒。舰桥前方安装有射击管制用的大口径镭射测距装置,协助主炮进行远距离瞄准。这里稍微扯开去谈谈主炮,同盟战舰虽然炮门多多,但是最强的舰炮却在帝国军阵中。法伦海特舰队旗舰亚斯格利姆就不多说了,那已经不是舰炮的级别而达到小型要塞炮的水准。真正最强的舰炮应该来自于连内肯普舰队旗舰加尔加·法尔莫——4门40cm大口径中子光束炮,最大射程50光秒,远战无敌。对付像同盟军巡洋舰这类小型舰艇,基本可无视其防御一击秒杀!
            本舰于783年10月于艾尔根第一船厂竣工,同年11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七舰队担任旗舰。分别在790年、795年经过两次改装。796年10月13日帝国领进攻作战时,第七舰队遭到帝国军吉尔菲艾斯一级上将所率领的四支舰队的优势兵力包围后全军投降,本舰也遭帝国军俘获,之后下落不明,796年12月1日除籍。


            IP属地:上海6楼2007-06-09 10:40
            回复
              克利什那(Kulishuna)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65m(含天线),舷号08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8号舰,强火力型。本舰于785年3月杰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是在强调火力的设计思想下建造的,舰首主炮60门,左右两舷各设有炮座75门,舰炮火力在埃阿斯级中夸称最强,最擅长近身乱战。为了容纳如此多的主炮和副炮,本舰船体比同级战舰高出一半,舰首主炮部也破天荒的与中央船体同高,其外形从侧面看犹如一堵高墙。总体质量的加大必然导致了机动性下降,克利什那估计是埃阿斯级中航速最慢的一艘。
              本舰于784年4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八舰队担任旗舰。790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改装,主要强化了防御力。795年4月的第二次改装中,安装了新设计的重力侦测仪,远距离侦察能力得到提高。796年10月16日在亚姆利扎星域会战中,本舰遭到黑色枪骑兵舰队的侧面猛攻,动力部被击中全舰丧失动力,舰队司令阿普顿中将在下达了全体离舰命令后,随舰沉没于亚姆利扎恒星。


              IP属地:上海7楼2007-06-09 10:42
              回复
                盘古(Ban-goo)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65m(含天线),舷号1001,乘员1222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40门
                12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80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60门
                12cm口径轨道炮8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36艘、空天飞机6架、大型空天飞机2架
                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9号舰,被赞为攻防兼备的良舰,强火力型之一。和同为强火力型的克利什那不同,盘古侧重的是导弹攻击,所以舰首主炮没有增加但导弹发射管却是同级战舰的两倍还多(全弹发射,谁与争锋)。中央船体部总高度加大,上下部的侧面增设众多炮座,其两舷的攻击力仅次于克利什那。另外,由于体型庞大,物资承载量较同级高出不少,于是埃阿斯级战舰中盘古首先搭载了大型空天飞机,往返于行星和太空的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后期建造的列奥尼达斯便是继承了这一优点。
                本舰于784年4月海尼森第一船厂竣工,同年5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九舰队担任旗舰。791年10月进行过改装,主要提升引擎推力及更换新型亚空间稳定器。795年2月18日的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中,船体下部中弹,之后的半年时间一直在船厂修理。795年3月编入同盟军第十舰队担任旗舰。796年的帝国领进攻作战中第十舰队担任先锋,10月12日在行星瑞留根的轨道上与帝国军毕典费尔特舰队交战,在补给和兵力均不及敌军的情况下,第十舰队苦战后损失四成兵力战线无法维持,剩余兵力集结一处强行突围,最终有半数成功逃脱。盘古为了掩护舰队留在最后,却因导弹发射管遭到敌舰炮直击,继而引发大爆炸沉没,舰队司令乌兰夫中将、参谋长陈少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8楼2007-06-09 10:42
                回复
                  帕拉墨得斯(Palamedes)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09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10号舰,远距离炮战型之一。参考了凯兹阿尔克阿多尔的设计,同样由于安装了长炮身的中子光束炮的缘故,舰首主炮部较长,其上沿到舰桥是平直连接的。
                  本舰于784年6月于海尼森第二船厂竣工,同年7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十舰队担任旗舰。793年1月加装了镭射测距仪、重力侦测仪等新设备,侦察能力大幅上升。794年3月22日的凡佛利特星域会战中,中央船体遭到敌镭射水爆飞弹直击,中创。修理完毕后于795年3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九舰队担任旗舰。796年参加帝国领进攻作战,10月12日从阿拉维萨星域撤退前往亚姆力扎星域的途中,第九舰队遭到米达麦亚舰队的追尾,本舰全身七处受创,舰队司令亚尔·沙列姆中将重伤,舰队残部在副司令摩顿少将的带领下勉强逃出。由于本舰受到重创,之后的时间一直系留于海尼森第八轨道空港中。


                  IP属地:上海9楼2007-06-09 10:43
                  回复
                    佩伦(Perun)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12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12号舰,远距离炮战型中最成功的一艘,于785年3月尚普儿第二船厂竣工,同年4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十二舰队担任旗舰。佩伦参考了凯兹阿尔克阿多尔的设计,舰首采用超长炮身中子光束炮。炮身的延长使得舰首主炮部和中央船体一体化衔接,成为本舰外观的主要特征。793年4月的改装中,船体侧面增设了炮座,两舷火力也相当充实,其射击范围可覆盖周身的75%,无论远距离炮战还是近身乱战都可胜任。如果盘古是“攻防兼备”的话,那佩伦无疑就是“远近皆宜”,不得不说同盟的良将都拥有性能优良的座舰。
                    772年编成的同盟军第十二舰队是重视火力的舰队,舰队内炮舰所占比例较大,擅长游击作战。参加过凡佛利特星域会战、第四次提亚马特星域会战等重大战役并取得赫赫战功,但是796年10月13日的帝国领进攻作战中,第十二舰队在勃鲁索伦星域陷入帝国军鲁兹舰队的包围,编制为12600艘的第十二舰队战斗至旗舰以下仅剩8艘护卫舰,舰队司令波罗汀中将自杀身亡,参谋长可那利少将率残部投降,本舰和幸存战舰均被帝国军俘获,之后下落不明,796年12月1日除籍。


                    IP属地:上海10楼2007-06-09 10:44
                    回复
                      列奥尼达斯(Leonidas)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04。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13号舰,中期建造型的代表舰型。本舰配备了FTL超高速通信装置(见动力部上方的三叉状天线),另外中央舰体部下方也有增设的天线,因此通讯、侦查机能得到大幅强化。此外推进部上方的空天飞机格纳库也作了扩容,可搭载大小共12架空天飞机,是其它埃阿斯级的3倍。列奥尼达斯以其优良的性能深受好评,于是同盟在10年以后又建造与其同型的列奥尼达斯2。
                      本舰于786年1月海尼森第一船厂竣工,同年2月1日编入第五边境星域分舰队担任旗舰。787年5月1日编入第四舰队担任旗舰。796年2月11日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被帝国军莱茵哈特舰队击沉,舰队司令培特雷中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11楼2007-06-09 10:44
                      回复
                        茉莉亚(Mauria)
                        舰体全长975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62m(含天线),舷号E-5。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14号舰,强火力型之一(同盟的强火力型战舰都有着东方的名字)。本舰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盘古的降成本版,也对盘古身上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其舰首的高度降低了一些,可能装备的并不是25cm口径的主炮,推测为22cm口径的主炮;为提高对空火力,在两舷的侧上方集中部署了70门副炮,而船体下部则单靠增厚装甲来防御攻击(本人不能认同这种设计,副炮集中固然可以增强攻击但射击死角太大,若被敌小型舰艇从肚腹处攻击,装甲再厚又能抵挡多久?);另外推进部的长度明显缩短,且并未发现有侧沟的舰载艇格纳库,怀疑是为了强化装甲而放弃了这一设施。有意思的是,本舰原本是水蓝色涂装,后因阮文绍少将的个人兴趣而重新涂装成虎纹迷彩。
                        本舰于788年12月海尼森第一船厂竣工,次年1月1日编入第三边境星域分舰队担任旗舰。795年5月的改造中,继续强化了船体的装甲防御,原本就不比同级战舰的舰内容积更加缩小,指挥通讯方面的设备不足也导致本舰无法统驭上万规模的正规舰队,而只有分舰队旗舰一级的水准。亚斯提星域会战的失败使同盟急速抽调了很多边境星域分舰队的舰艇充实军力,本舰于796年3月15日编入同盟军第十三舰队,参加了第七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并在797年5月19日在多利亚星域会战中勇猛敢斗,立下战功。最终在第八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的残局阶段,由于本舰率领分舰队得意忘形地追击败退中的缪拉舰队,被帝国军赶来增援的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舰队伏击,茉莉亚被六道能源光束同时击中爆炸沉没,分舰队司令阮文绍少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12楼2007-06-09 10:45
                        回复
                          阿格特拉姆(Agateram)
                          舰体全长983m,最大宽度88m,最大高度356m(含天线),舷号BG-20,乘员1041名。主要武装:
                          22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76门
                          15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42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28门
                          12cm口径轨道炮6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78艘、空天飞机4架
                          光看舰形很难想到这竟然会是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16号舰。其构造不同于任何一艘埃阿斯级战舰,船体和舰首、推进部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而是置于后两者下方。出于提高正面主炮火力的考虑,下部船体的正前方又加装了口径稍小的36门中子光束炮,另外两舷的副炮无论是口径还是数量也高于基本配置,使得本舰总火力可于克利什那等强火力舰媲美。最为惊人的是,除了埃阿斯级标准的推进部侧沟格纳库,下部船体也可搭载42艘斯巴达尼恩,战斗艇总数和一艘轻型航母相当。综合以上因素,本舰相当适合近距离格斗战,在其服役时也诞生了一个新名词——航空战舰。
                          但是作为一艘试验型的舰艇,阿格特拉姆的缺点同样明显。由于船体下移并未处在推进轴线上,同时也使舰桥部单独悬空于船体上方,结构与重量上的不平衡导致本舰在进入亚空间时舰桥部会出现周期性的大幅震荡。而且因为战舰前部重量的增加,航速和回转性问题比较突出。
                          本舰于790年4月海尼森第三船厂竣工,同年5月1日编入第六边境星域分舰队担任旗舰。794年11月1日携麾下舰艇120艘编入同盟军第四舰队担任费雪少将的座舰,796年2月11日的亚斯提星域会战中,第四舰队成为帝国军各个击破战术的首要目标,舰队主力瞬间被瓦解。本舰在战斗中只受轻微损伤,成功脱离战线。796年3月15日编入同盟军第十三舰队,之后参加了第十三舰队建立以来的所有重大战役,最终因为799年5月25日签定的巴拉特和约而遭到解体。


                          IP属地:上海13楼2007-06-09 10:45
                          回复
                            阿喀琉斯(Achilleus)
                            舰体全长1182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140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20号舰,于794年10月杰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同年11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六舰队。796年2月11日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受到重创,之后的修理改装使阿喀琉斯凭借最新技术重新设计,成为埃阿斯级最终改进型的首舰。和之前的同级战舰比,造船技术的进步在本舰各部得到体现。首先舰首被延长,主炮的能源发生器的稳定运行使主炮进行高出力连续发射成为可能,不过炮门数从40减为32;其次动力部上方以及舰首的下方都增加了大型导弹发射器;另外安装在舰体中央的传感器改装升级;最后引擎喷射偏向板得到补强从而提高机动性能。
                            本舰于797年10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十四舰队担任旗舰。799年2月参加了兰提马里欧星域会战。799年5月2日的巴米利恩星域会战中,遭到帝国军增援部队缪拉舰队的猛攻,一小时内第十四舰队从3690艘减员至1560艘,本舰左舷中弹爆炸沉没,舰队司令莫顿中将随舰战死。


                            IP属地:上海14楼2007-06-09 10:46
                            回复
                              列奥尼达斯2(Leonidas Ⅱ)
                              舰体全长1159m,最大宽度72m,最大高度358m(含天线),舷号11。埃阿斯级大型战舰的第21号舰。本舰是埃阿斯级的最后一艘量产舰,于796年6月海尼森第二船厂竣工。虽然外形和它的原型舰列奥尼达斯一模一样,但建造时间毕竟相差了10年,列奥尼达斯2的建造中融入了这10年内研发出的新技术,所以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列奥尼达斯的经验,列奥尼达斯2的建造无论从成本还是工期都下降了不少。
                              本舰于796年6月15日编入第十一舰队担任旗舰。在797年爆发的救国军事会议的事件中,第十一舰队成为叛乱势力的主要战力。同年5月19日,第十一舰队与前来平叛的第十三舰队在多利亚星域交战,在取胜无望舰队司令鲁格拉希中将自杀身亡的劣势下仍不肯投降,最终全军覆没。


                              IP属地:上海15楼2007-06-09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