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婚姻吧 关注:211,718贴子:7,426,305
  • 7回复贴,共1

中国流浪儿童已超15万 半数或家庭问题出走(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教育不够,儿保中心最担心“大龄”儿童走上社会难生存  “这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看到流浪儿童,都应主动把他们送到儿保中心(或救助站),这样一来,被伤害的风险肯定会下降。”   中大社工系   副教授贺立平   新公益周刊记者 潘芝珍 殷航  公开资料表明,我国流浪儿童已超15万人。自2003年起,每年都有1000多名在广州流浪的儿童接受救助,占据全国总量的6.8%。此前,广州儿保中心与广州医学院应用心理系合作完成了一项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流浪儿童离家原因有4大类,逃避家庭问题占到48%。这些家庭问题包括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父母关系不和、在家受尽打骂等。  因意外走失儿童才占一成   调查显示,排除家庭原因主动选择流浪的孩子并不多,只占总人数的22%,他们离家的目的是“打工赚钱”、“想出去见见世面”等。而因意外其他原因流浪街头的孩子只有一成,包括迷路走失,被别人引诱、拐卖等原因。  参与此次调查的50名流浪儿童均智力正常,平均年龄十四五岁。过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并主要集中在小学4年级以下,学习能力较差。还有4人根本不识字。  十余个流浪儿都超过16岁   为了让滞留在此的儿童接受教育,儿保中心专门制定了特殊的教育,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周一至周四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和音乐等课程。此外,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流浪危害性教育与法制教育,希望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中心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校合作,为流浪儿童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  尽管如此,儿保中心站长徐福宪的心依旧悬在半空中。“虽然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到了教育,但这毕竟是最基础的,跟普通学校所教的东西比起来,差距非常明显。”他说,除了担心流浪儿童归家后,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外,还担心“大龄”儿童未来的生存问题。“在这里,已有10余个超过16岁的大龄儿童,他们滞留时间长,没有任何专业技术,以后踏入社会拿什么来生存?”   历经噩梦后   两名15岁花季少女异口同声:我要回家   今年9月,云南女孩代层和梅州女孩燕子的命运轨迹,在儿保中心交集。她们今年都刚满15岁,一个曾遭遇性侵,另一个被犯罪团伙控制并打断手臂。此前,她们都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她们只想回家,却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代层400元的初夜留下永远的痛   直到现在,代层还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因家庭贫穷而辍学,懵懵懂懂地跟随父母去昆明卖菜,每天清晨5时就起床干活。“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她告诉记者,2007年底,在父母又一次争吵后,妈妈离家出走。  代层说,妈妈离开之前,还悄悄塞给她两张纸币,一张一元,一张五角。“让我好好照顾弟弟,买零食给他吃”。“妈妈走后,爸爸的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打我,最喜欢用皮带和衣架抽”。  今年6月,代层被妈妈接来江门投靠姨妈。在姨妈“热心”帮助下,她成为一间洗发店的女学徒。今年7月,妈妈再次离开,临走时,姨妈曾亲口许诺会帮她找份好工作。“根本没想到,姨妈口中的‘好工作’竟是让我去酒店‘试一试"。  “第1次跟客人出去,我一直哭,可姨妈在旁掐着我的脸‘教育’我。”第二天一早,拿着客人给的400元钱,代层边走边哭,“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正是这个念头,让她悄悄坐上到广州的大巴。7月23日,迷失方向的代层被**发现后送至儿保中心。  “我觉得自己好脏。”在采访中,这个小姑娘多次因为痛苦而捂住嘴巴,极压抑地“呜呜”低泣。  燕子被打断手臂去“碰瓷”   和代层一样,燕子也不爱说话。从9岁开始,她就剪短发穿男装,她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人欺负。  燕子9岁时,她爸爸骑摩托车去揭阳接妈妈,回来的路上撞到大货车,双双都没了。几天后,她被送去姑妈家。燕子告诉记者,姑妈一家待她越好,她越渴望离开,“他们太辛苦了,我能养活自己,减轻他们的负担。”今年寒假,燕子孤身离家来到深圳,并以女扮男装成功混入一家小发廊,成为“洗头仔”。在这里,无论发廊老板,还是身边朋友,从没有人怀疑过自己的性别,“他们都当我是男孩子,这样安全些。”   但9月初的一个傍晚,燕子正在广场呆坐时,遇到几个陌生人搭讪,在对方答应“包工作,包吃住”后,燕子跟他们连夜来到深圳观澜镇。“他们给我吸了K粉,等我醒来,胳膊已经断了。”得知自己在昏迷中被硬生生敲断了左臂,燕子吓破了胆,再被教授“碰瓷”诈骗时,她唯有点头应允。  她仍记得,第一个被骗的车主是位老人,身上只有700元,被同伙搜空后战战兢兢地离开。“我心里不好受,明明是骗人家,还那么理直气壮。”9月8日,老大带着一帮人“转战”广州。趁大伙深夜熟睡时,燕子偷跑出来,找到***报警,随后被送往儿保中心接受治疗和保护。  望着自己的断臂,燕子不禁涌出泪水,她一字一句地说:“姑妈和伯父一定很失望,不肯要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家,家在哪里。”   救助流浪儿童需集四方之力   专家认为,政府、民间组织、家庭和学校都要全力介入   如何避免流浪儿童受到伤害?多位专家都提到了要从流浪儿入手,加强控制,避免儿童失学。


1楼2012-11-25 00:16回复
    同时,他们也呼吁政府、民间组织、家长和学校四方都要介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流浪儿。
      贺立平:根治流浪须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不失学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硕士导师贺立平副教授认为,来自儿保中心的女童性侵“一成”数据还可能比较保守。他说,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不是儿保中心“一家”之事,而应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部门有责任,即使是普通的一个社会个体,也应该自觉地承担此责。“这是全社会的义务,这部分群体最易受到侵犯,如果看到流浪儿童,都应主动把他们送到儿保中心(或救助站),这样一来,被伤害的风险肯定会下降。”
      流浪儿童何时不再流浪?他认为治本的办法是流出地需加大建设保障体系,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能失学。
      韦祖松:民间救助力量还没出现龙头性组织
      “和救助流浪儿童相比,建一栋大厦、修一段公路都不是民生工程。”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韦祖松也认为,解决流浪儿童的流浪问题,最根本应从流出地遏制。在此问题上,当地主管部门不该偷懒,“国家明明有9年义务教育,孩子们怎么会辍学为什么要流浪,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去了解关心和负责!”
      此外,韦祖松还表示,民间的救助力量不应该被忽视,“这种事情,光靠政府肯定无法解决”。他认为,民间社会组织易扎根于社区,更能掌握流浪儿童的行踪,可以及时向他们提供帮助和进行心理干预。“遗憾的是,民间组织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甚至没有出现一个能扛起大旗的龙头性组织。”
      家庭和学校也该引起重视。“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耐心沟通,预防青春期产生的各种逆反现象。还有学校,它需要承担的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职责。”韦祖松举例,在欧美发达国家,学校针对儿童辍学有一系列应急措施,校方会安排专人详查,摸清孩童去向。
      “只有**政府、民间、家庭和学校之力,才能最大化减少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韦祖松说。


    3楼2012-11-25 00:17
    回复
      受教育不够,儿保中心最担心“大龄”儿童走上社会难生存  “这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看到流浪儿童,都应主动把他们送到儿保中心(或救助站),这样一来,被伤害的风险肯定会下降。”
        中大社工系   副教授贺立平   新公益周刊记者 潘芝珍 殷航
      公开资料表明,我国流浪儿童已超15万人。自2003年起,每年都有1000多名在广州流浪的儿童接受救助,占据全国总量的6.8%。此前,广州儿保中心与广州医学院应用心理系合作完成了一项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流浪儿童离家原因有4大类,逃避家庭问题占到48%。这些家庭问题包括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父母关系不和、在家受尽打骂等。
        因意外走失儿童才占一成
        调查显示,排除家庭原因主动选择流浪的孩子并不多,只占总人数的22%,他们离家的目的是“打工赚钱”、“想出去见见世面”等。而因意外其他原因流浪街头的孩子只有一成,包括迷路走失,被别人引诱、拐卖等原因。
        参与此次调查的50名流浪儿童均智力正常,平均年龄十四五岁。过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并主要集中在小学4年级以下,学习能力较差。还有4人根本不识字。
        十余个流浪儿都超过16岁   为了让滞留在此的儿童接受教育,儿保中心专门制定了特殊的教育,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周一至周四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和音乐等课程。此外,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流浪危害性教育与法制教育,希望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中心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校合作,为流浪儿童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  尽管如此,儿保中心站长徐福宪的心依旧悬在半空中。“虽然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到了教育,但这毕竟是最基础的,跟普通学校所教的东西比起来,差距非常明显。”他说,除了担心流浪儿童归家后,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外,还担心“大龄”儿童未来的生存问题。“在这里,已有10余个超过16岁的大龄儿童,他们滞留时间长,没有任何专业技术,以后踏入社会拿什么来生存?”
        历经噩梦后   两名15岁花季少女异口同声:我要回家   今年9月,云南女孩代层和梅州女孩燕子的命运轨迹,在儿保中心交集。她们今年都刚满15岁,一个曾遭遇性侵,另一个被犯罪团伙控制并打断手臂。此前,她们都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她们只想回家,却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代层400元的初夜留下永远的痛   直到现在,代层还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因家庭贫穷而辍学,懵懵懂懂地跟随父母去昆明卖菜,每天清晨5时就起床干活。“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她告诉记者,2007年底,在父母又一次争吵后,妈妈离家出走。  代层说,妈妈离开之前,还悄悄塞给她两张纸币,一张一元,一张五角。“让我好好照顾弟弟,买零食给他吃”。“妈妈走后,爸爸的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打我,最喜欢用皮带和衣架抽”。  今年6月,代层被妈妈接来江门投靠姨妈。在姨妈“热心”帮助下,她成为一间洗发店的女学徒。今年7月,妈妈再次离开,临走时,姨妈曾亲口许诺会帮她找份好工作。“根本没想到,姨妈口中的‘好工作’竟是让我去酒店‘试一试"。  “第1次跟客人出去,我一直哭,可姨妈在旁掐着我的脸‘教育’我。”第二天一早,拿着客人给的400元钱,代层边走边哭,“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正是这个念头,让她悄悄坐上到广州的大巴。7月23日,迷失方向的代层被**发现后送至儿保中心。  “我觉得自己好脏。”在采访中,这个小姑娘多次因为痛苦而捂住嘴巴,极压抑地“呜呜”低泣。
        燕子被打断手臂去“碰瓷”
        和代层一样,燕子也不爱说话。从9岁开始,她就剪短发穿男装,她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人欺负。  燕子9岁时,她爸爸骑摩托车去揭阳接妈妈,回来的路上撞到大货车,双双都没了。几天后,她被送去姑妈家。燕子告诉记者,姑妈一家待她越好,她越渴望离开,“他们太辛苦了,我能养活自己,减轻他们的负担。”今年寒假,燕子孤身离家来到深圳,并以女扮男装成功混入一家小发廊,成为“洗头仔”。在这里,无论发廊老板,还是身边朋友,从没有人怀疑过自己的性别,“他们都当我是男孩子,这样安全些。”
        但9月初的一个傍晚,燕子正在广场呆坐时,遇到几个陌生人搭讪,在对方答应“包工作,包吃住”后,燕子跟他们连夜来到深圳观澜镇。“他们给我吸了K粉,等我醒来,胳膊已经断了。”得知自己在昏迷中被硬生生敲断了左臂,燕子吓破了胆,再被教授“碰瓷”诈骗时,她唯有点头应允。  她仍记得,第一个被骗的车主是位老人,身上只有700元,被同伙搜空后战战兢兢地离开。“我心里不好受,明明是骗人家,还那么理直气壮。”9月8日,老大带着一帮人“转战”广州。趁大伙深夜熟睡时,燕子偷跑出来,找到***报警,随后被送往儿保中心接受治疗和保护。  望着自己的断臂,燕子不禁涌出泪水,她一字一句地说:“姑妈和伯父一定很失望,不肯要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家,家在哪里。”    救助流浪儿童需集四方之力
        专家认为,政府、民间组织、家庭和学校都要全力介入   如何避免流浪儿童受到伤害?多位专家都提到了要从流浪儿入手,加强控制,避免儿童失学。同时,他们也呼吁政府、民间组织、家长和学校四方都要介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流浪儿。


      4楼2012-11-25 00:19
      回复
        竟有这么多?


        IP属地:广西5楼2012-11-25 00:20
        回复
          这几年来,我很少关心这类新闻了。
          或者是在街头巷尾见得太多流浪儿童的行踪,是自己埋没了良心还是自己变得麻木不仁了?


          IP属地:广东6楼2012-11-25 00:21
          回复
            跟家庭成员的素质和教育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IP属地:广西8楼2012-11-25 00:21
            回复
              对策 通过危机介入帮助孩子
                如何帮扶这群特殊的孩子?陆超群告诉记者,家馨第一步最基本的服务就是为流浪儿提供免费的吃、穿,有个睡觉的地方。这些孩子戒备心理很强,家馨从2003年试运行以来的服务方法就是通过外展服务主动地到街头接触流浪的孩子,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同时让他们打破“不好玩”和“不自由”的念头,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是自由的,是自己选择去家馨的。
                陆超群说,让孩子自愿信任家馨,用专业的说法,叫危机介入法,当你没有危机,就没有这个需要。有危机的时候通过危机介入,会建立更深的关系。
                他举例说明危机介入法,一个流浪在昆明的孩子冬天烤火被烫伤了,不知道怎么处理,就躲在角落用湿的被子盖着,后来伤口发炎,甚至还生虫。其他孩子看到了他伤情越来越重,就告诉家馨。
                “这个孩子一开始挺犟的,忍着伤痛抗拒帮助。后来,工作人员帮他清洗,带他去医院,这样慢慢僵局打破了。”陆超群说,打开他的心结后,孩子忍不住曾问“你为什么帮我?”
                老师说,“你是宝贝,你是有生命的小孩,我们不帮你谁来帮你。”


              10楼2012-11-25 00:23
              回复
                观点 别歧视离家出走的孩子
                  云南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分析,离家出走有一种从众心理,这些孩子年龄多集中在12~14岁,属于逆反高峰期。从其心理和行为趋势来看,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欲望不能满足从而产生逃避行为。当然孩子离家出走,首先是孩子的错,但孩子为什么犯错,是对家庭对学校的不信任。
                  “我们要学会关爱别家的孩子,不要歧视这些孩子,要把帮助孩子回归当成一种社会责任。”余允珠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走了很远,很饿很饿。在村子里碰到一个老奶奶,问能不能煮碗饭给他吃。吃完后孩子对老奶奶千恩万谢。老奶奶问,平时在家都是谁给你做饭?孩子回答妈妈做。妈妈为你做饭那么多年,为什么不感谢?我才做了一顿饭你就这么感谢?孩子听后回家了。
                  余允珠说,这位老奶奶非常智慧,及时帮助和开导孩子,流浪或离家出走的孩子就会减少。很多城市都有救助站或救助机构,我们应该将救助热线贴在街上显眼处,让孩子们随处可见,碰到危险时知道求助。


                11楼2012-11-25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