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全面战争吧 关注:61,235贴子:1,999,730

18世纪——绅士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18世纪的欧洲及北美的战争中,绅士风度被发扬到了极致,作战的双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杀,也可以心平气和地侃侃而谈。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24 13:56回复
    前排


    IP属地:湖北3楼2012-10-24 13:58
    回复

      线性战术
      当时欧洲军队作战方式,即排成所谓直线队形,而向对方释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力。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地发射火器。当时在欧洲步枪发射频率最快的部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可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仍需要长达20秒的装弹时间。基于这种理由,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规模地消灭对手。线形战术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谓的线形战术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而是由各个小的线形横队而组成的。这种组织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基本上为十人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而后世所谓“班”这个编制也是由此而来的。骑马的人为指挥官,而且是较为高级的校级以上指挥官。原则上尉级军官是和士兵一起在战场上步行来进行指挥的。
      交战双方开火时的距离极近。一般而言,都在15米至30米之间,最远不会超过40米。武器的火力射程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的前发式步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70公尺,处于射击准确的考虑这一距离就更加近了。所以,双方实际交火距离及其接近,几乎是“可以瞅见对方脸上的雀斑”。
      一般而言总是较弱的一方先开火。首先是因为较强的一方总是想显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作出礼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军队素质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
      在第一列人开火后,其后第二列的人马上就会跟上继续发射,形成较为连续的火力。但是,这必须是在有着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为发射纵深的加强将会以战线缩短作为代价,战线缩短的最大弱点就是在于容易受到骑兵的侧翼袭击。
      


      IP属地:北京4楼2012-10-24 13:58
      收起回复

        军乐队
        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再者,18世纪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在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双方都应不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24 14:00
        收起回复

          军官
          至于军官在那时也就像类似的“优惠”政策,既射击一方不应把对方指挥官作为瞄准目标。一个标准18世纪的欧洲步兵连的编制为,一名上尉,一或两名中尉,一或两名少尉,5名下士和3名乐手及140名列兵。准尉以上均被视为军官。最明显的识别就是,军官一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长矛,以作为指挥之用。
          当然这种规矩并不是人人都会遵守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被英国视为乡巴佬的美国军队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首先射击军官。英军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对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对一位前来与他谈判战俘交换的美国军官如此说到:“如您所知,在文明战斗中,我们不应该显示出不合时宜的敌意。我的上校先生,想象一下,双方群龙无首地混战一气,是多遭的事啊。这应该有军官,真正的绅士来指挥与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控制士兵们的行动。”
          类似的趣事还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战争的一次。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30码时,英军停止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到“英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实在退让不过,终于是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IP属地:北京6楼2012-10-24 14:01
          收起回复

            刺刀
            在头几回的排抢后,对指挥官来说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与敌军对射直到一方战线崩溃,二则是发动冲锋以刺刀进行白刃战。在18世纪,各国对此的看法都不太统一。俄国人深信刺刀的威力,著名的俄国将领苏沃洛夫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刺刀远胜过子弹”。大凡有俄国人的战役总是会见到黑压压的俄军们端着刺刀向敌人冲锋,即所谓的“典型俄国式的300码刺刀冲锋”。如果他们能够挺过敌军火力阻击,俄国人的刺刀战术的的确确是够对方受的。俄罗斯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
            而普鲁士的想法则与之截然不同。菲特烈二世在年轻的时候一度也很迷信于刺刀,但在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后,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转而全力发挥枪炮的威力。他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我不生活在中世纪,为什么还要再耍刀弄剑的呢?”之后的战役中,普军就几乎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刺刀冲锋。普军也就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射击本事。当时一个普军营的开火效率几乎比任何其他欧洲部队高过三倍,如同一个活动的炮兵连。
            


            IP属地:北京7楼2012-10-24 14:01
            收起回复

              最后想提一下的是关于当时的火炮,当时的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一是实心弹,等于就是一颗大铁球。记得在明朝袁崇焕守宁远城时每次发射实心弹,对于排成纵队攻城的清兵,都是“血渠一片”。二是榴弹,就是可以炸裂的炮弹。内部中空,有装药,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杀伤对方。同样是在宁远战役,明军利用欧洲先进的长管加农炮(在英国叫“长炮Long Cannon”,在明朝叫“红夷大炮”)装配榴弹(明朝叫“开花弹”)发射,在努尔哈赤的营地附近爆炸从而击伤他。由于当时没有外科手术,在他体内的弹片无法清理干净,于是不久后努尔哈赤就由于伤口感染生出浓疮而亡。第三种是所谓的跳弹,即可以射在地上后,再利用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反弹攻击的炮弹。最后就是被叫做“葡萄弹”的散弹,顾名思义,其弹丸象一串葡萄一样有很多颗,是一大堆小铁球。在明朝时的自制火炮——虎蹲炮就是使用葡萄弹的。
              


              IP属地:北京8楼2012-10-24 14:02
              收起回复

                炮兵总体而言,在19世纪以前,所占的军队比例并不高,属于火力支援部队,其重要性远不及拿破仑时代。在多数国家为2%到4%左右,只有当时的普鲁士比例达到了8%,还率先创建了骑炮兵。
                


                IP属地:北京9楼2012-10-24 14:03
                收起回复

                  其实要说起来我本人也是比较钟爱18世纪的服饰,属于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追求复杂的华丽装饰,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典型的三角帽,上身类似于长袍风衣的款式,下摆比较长,类似于燕尾服,中襟以下不系扣子,自然下垂延伸到身后,很绅士的感觉,排扣和袖口的装饰也都非常明显。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0-24 16:45
                  收起回复

                    由此可以看出18世纪的军装下摆都比较长,类似于袍子,而且翻袖的设计都很突出,很有层次感,很工整……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0-24 16:48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0-24 16:52
                      回复

                        像这种跟军装带有衬肩可以突出男性身材的伟岸,长款的外衣设计可以不忌系扣子穿着,内有贴身的排扣马甲,类似于现今的三件套,而且蕾丝的衬衣也是亮点,男士衬衣袖口领子都有褶皱设计,显得很尊贵……


                        IP属地:北京13楼2012-10-24 16:53
                        收起回复

                          但是到19世纪拿破仑时代就不一样了,军装似乎更实用,更紧身,衬肩明显缩水,排扣的装饰仍然健在,但是燕尾服的长下摆和开襟设计都没有了,翻袖子也不明显了,三角帽子也少了,基本被这种高筒帽子取代了……


                          IP属地:北京14楼2012-10-24 16:56
                          收起回复

                            镶金边的三角帽子一直看着很舒服,还有身上斜跨的绶带设计,对于那种高筒的熊皮帽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呢……


                            IP属地:北京15楼2012-10-24 16:58
                            收起回复

                              像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军装更加实用化,双排扣成为主流,衬肩明显,但是没有那种古典的款式了,绶带也没了,只有腰部的武装带,更加接近现代……


                              IP属地:北京16楼2012-10-24 17: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