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吧 关注:15,291贴子:65,069
  • 4回复贴,共1

【看法】对学界“多余人”论调的一点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喜欢用“多余人”来形容太宰,我认为这里面多多少少带有丝微误解或者歧视的味道,太宰治或者说叶藏和俄国文学的“多余人”的概念毕竟是不同的。在当时的环境中,堕落随处可见,人们终日为生存担忧,动辄倾家荡产,国家被外人统御,信仰缺失不知该相信什么也不知为何而生存,这样的环境下催生出堕落的一代是不足为奇的,而他们某种程度上也占据了中心或者说一部分的主流,那个环境中的斜阳族之类掀起狂热并没有受到多少阻力。太宰和太宰文学思想事实上是时代的人们所需。太宰事实上也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他努力于芥川奖力图受到老家认可,他写温暖幽默地作品慰藉战争中恐慌的人心,他希望通过表现自身罪过,要求世人自省。不知大家怎么看,太宰治何以见得是“多余人”“边缘人”。


IP属地:广东1楼2012-02-29 10:51回复
    太宰是个很自卑的人吧,又将自己的耻辱,愤懑却不倾泻于文字中。他不懂得如何做人,便自觉寂寞,有时又很傲慢,不屑人间的一切。太宰真可怜,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丑,他所说缩写都只是为了取悦世人。但却感动了我们


    2楼2012-03-01 21:47
    回复
      “可怜”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我不欣赏别人可怜太宰,因为许多人也许更卑微,他们只是没有说出来或者表现出来而已。有些人总以站立在道德制高点来俯视别人的眼光来审视太宰,然后堂而皇之地拣别人的唾沫星子跟着说“太宰多余人也”,所以我才把这个话题提出来。提出来不是为了答案,答案是不证自明的,他有待人们去探知,我只希望也许太宰的读者能够稍微思考一下,当你稍微动点脑筋,事情往往会呈现别种样貌。作为一个读者,我对太宰的态度是“敬畏”,因为他离“人性的真实”比许多人都要更近。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那个一个精神病人或许还知道勇于担当和自省的时代,他身上是闪耀着光芒的。


      IP属地:广东3楼2012-03-02 13:31
      回复
        从家庭来看,特别是从太宰治的视角看父母,一定会认为自己是个“多余人”。原因是,父母亲对太宰毫无关爱,但在太宰犯错时却严厉批评,这对于一个孩童而言是很残酷的。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太宰家,观念上并不把太宰视为“儿子”。我们熟知的人间失格中出现的吃饭场景,小太宰当时坐在最末位置,不仅灯管昏暗,而且家人一脸严肃很容易就让他心生恐惧。我想诸如此类的家庭生活“恐惧”一定是曾经折磨了小太宰很长时间吧,这种情绪让太宰产生了对家人特别是父母的疏离感,造成了“多余”的状态。当然,如果要将此“多余”和俄国文学的多余相联系,则需要充分论述,但我认为难免会让人感到牵强。


        IP属地:广东4楼2012-03-13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