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吧
关注: 33 贴子: 241

诗僧吧

  • 目录:
  • 佛教
  • 3
    性英,字粹中,号木庵。 早年热衷科举,后举家迁辽东,与高仲常友好,受其影响,遂放弃功名。贞佑二年(元太祖九年,1214年)随难民南渡黄河,最后于宝应寺出家。其担任少林寺住持[1],其间爆发“壬辰北渡”。贞佑二年(1214年)南迁河南,任仰山栖隐寺住持,在“仰山又五、六年”。元好问称其 “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2]。性英之“清修”与魏璠之“慎所与”、梁陟之“刚明”、吴章之“简古”并称[3]。 注释 [1] 元好问曾受性英之邀作
  • 1
    雄豪而妙苦而腴, 只有琴聪与蜜殊。 钱塘僧思聪总角善琴, 后舍琴而学诗, 复弃诗而学道, 其诗似皎然而加雄放。 安州僧仲殊诗敏捷立成, 而工妙绝人远甚。 殊辟谷,常啖蜜。 语带烟霞従古少, 李太白云,他人之文, 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木。 气含蔬笋到公无。 谓无酸馅气也。 香林乍喜闻薝卜, 古井惟愁断辘轳。 为报韩公莫轻许, 従今岛可是诗奴。
  • 5
    你是从天上来的吗 月光如银 碎成-地珫璃 虫鸣唱着灵山的空寂 一脉香溪流不尽前世的缠绵 心寂如玉 相思若莲 你的馨香从诗中溢岀 沁透不饮而醉的华年 没有你的怀抱 我又如何堪破情关 月亮有泪的夜晚 毎一阵风起 我都忍不住在一瓣心香里 低头想你 又-次听见你涉过红尘而来的清歌 请用梦渡我去你的彼岸
  • 0
    来源: 乐山新闻网 罗家祥专栏 刚有峨眉念,秋来锡欲飞。会抛湘寺去,便逐蜀帆归。 难世堪言善,闲人合见机。殷勤别诸友,莫厌楚江薇。 ——《思游峨眉寄林下诸友》 这首《思游峨眉寄林下诸友》诗歌,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诗僧齐己之作。它的题目就叫“思游峨眉”,可见齐己对峨眉山的一往情深了。 齐己(公元863—937年),俗姓胡,名得生,潭州长沙县(今长沙市)人,自号“衡岳沙门”。他自幼聪慧,7岁出家于大沩山同庆寺。齐己喜爱诗文
  • 0
    能作诗的僧人。 唐 皎然 《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 ,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 齐 梁 已来诗僧未见其偶。”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贾似道 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 蜀 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 苏曼殊 《有怀》诗之二:“多谢 刘三 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 齐己 和 贯休 齐名,是 五代 的两个大诗僧。”
  • 5
    良宽(1758年-1831年),号大愚,俗名山本荣藏,生于日本越后国出云崎(今新潟县三岛郡出云崎町),江户时代的禅门曹洞宗僧人。他为一位云游僧人,尤其凭借诗歌,书法著称,他的作品赞颂自然之美。风靡一时。他的诗风对后世产生影响。[1][2] 生平 参考 ^ Beasley 1999;Hall 1970;Hane 1991;Totman 1981;Mason and Caiger 1997 ^ Deal,William E.(2007). Handbook to Life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Jap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ISBN:9780195331264. 外部链接 Ryōkan's poetry Ryōkan as hermit Calligraph
  • 0
    达澄,字如鉴,号古光,又号清凉上人,上元宓氏子。达澄童贞之时,便已慧照惊人,十二岁即从修竹庵无瑕和尚出家,二十岁受戒具于隆庆寺岫雯禅师。后闻高旻寺昭月贞公道行精深,远近归仰,因往参禅。宗旨不殊,因缘有旧,从此便驻锡高旻寺,并继昭月成为高旻寺住持。吴锡麟在《如鉴大师塔铭》中说:“高旻寺当南北之冲,为士夫往来之会,势不能闲如野鹤,懵如痖羊。师乃以本色柱山,以实力学道”。由于他天性超凡,道风秀世,一诚应
  • 2
    春初一卧到秋深,不见红芳与绿阴。 窗下展书难久读,池边扶杖欲闲吟。 藕穿平地生荷叶,笋过东家作竹林。 在舍浑如远乡客,诗僧酒伴镇相寻。
  • 2
    佛教的思想对唐诗的影响有:“一切皆空”。佛教认为世间的财富、美色、权位都是假的、虚无的,人们苦苦执着这些假象,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只会带来无限痛苦。因此,需要人们觉悟,只有从沉迷中觉醒的人,才会看破这一点,放弃追求,学会超脱。 李白在唐诗中颇有造诣,作为西域的有缘人,佛教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李白在《答湖州迦叶司马白何人》一诗云: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者。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 0
    十二门中寺,诗僧寺独幽。 多年松色别,后夜磬声秋。 见世虑皆尽,来生事更修。 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
  • 0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 0
    寒山拾得图 ■湖北武汉 刘启恕 达摩的第五传弘忍,住湖北黄梅县双峰山,门徒多至千人以上。其门徒中,神秀早为上座且是教授师。一日,弘忍宣称要选择法嗣,令门人各书所悟,写成偈语。门人都推崇神秀,不敢作偈。神秀夜间在壁上写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见偈,称此一偈语,但到门前,尚未入门,叫他再书一偈。神秀回房苦思几天,仍不得新偈。 一位舂米行者(未剃发,寺中劳作)慧能,不识文
  • 0
    2007-12-17 14:33:46 来源:上海新闻网 作者:魏池 上海滩这块地方,总给人摩登与时尚之感,而过于遥远的东西,似乎与其无缘。然而,仔细考究下来,千
  • 0
    北宋 惠崇 绢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惠崇(?-1017),北宋诗画僧,淮南(今江苏扬州)人,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与希尽、惟凤等八人
  • 0
    作者:欣欣 来源:无树禅茶网 发布时间:2012-06-16 寄禅法师(1852——1912),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省湘潭县人,清末民初著名僧侣诗人。1852年1
  • 0
    泰山普照寺(东岳梦真摄影) 泰山普照寺座落于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是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寺院依山势而建,苍松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森严。大
  • 0
    诗僧雪婵 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924951.html 诗僧灵雪 落英精舍:http://shiseng2006.blog.163.com/
  • 0
    时间:2009-4-17 22:55: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贯休在中国书画史上滴下的那滴墨永远不会褪色。他被尊为佛画鼻祖,但他是个不拘小节的和尚,大街上吃东西
  • 7
    一、诗僧的形成  诗僧是诗禅合辙的文化侧影。中国文化自佛经传译入中土后,文学、思想、社会、习俗都有进一步融合佛教的痕迹,在诗歌方面渐而形成以
  • 0
    又于全唐诗收有一一五人、二九一三首之作品。唐代诗僧以皎然、灵澈、贯休等人为代表人物。至宋代,虽有参寥子道潜、觉范慧洪等杰出诗僧,然彼等之作品犹不如一般士大夫之作,故于当世颇有酸馅之讥。较值得注意者为明代之诗僧。于钱谦益之列朝诗集中收录元末至明末诗僧一○七人之小传及作品。〔全唐文卷九一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卷二十、唐书艺文志〕
  • 0
    不持斋念佛 却时常跏趺而坐 不诵经熏香 却时常沐浴而歌 不朝圣膜拜 心自有虔诚所向 不看破红尘 信自有执着所仰 虽世事纷扰缠身 虽未尽尘缘难了 但有生
  • 0
    莽苍苍的风景 漫出他瞳仁 自信总似少年手中分币 落下又捡拾数不清摇晃的灯火 瓦钵里装满白的虔诚 所有的新鲜鸟一样飞来 叩 叩 叩 叩 叩 他不断敲响木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

友情贴吧